
从南伞镇出来,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,爬上山顶的刺树丫口寨,如同桃花源记般豁然开朗,整洁的道路、漂亮的德昂族民族特色房屋鳞次栉比。下车继续步行向上不过百米,一片不期而至的浩瀚云海扑面而来。
哇!这突然出现的意外美景顿时让人肾上腺素飙升,一扫这几天连续奔波的疲惫,大家三步并作两步奔向这片云海。团团白云挤挤攘攘,将脚下的山谷填的满满当当,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、仙气飘飘。站在平台边缘,探出头去,云海仿佛踩在脚下一般,缥渺而虚幻,西游记里的天宫也不过如此吧。

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中,阳光肆意地洒向云海,再反射到眼睛,一会就刺得人有些睁不开眼。眯着眼,一边呼吸这山顶凉冽的清风,一边侧着身子和云海合影,哪怕只是个逆光下的背影,只为留下这美好的际遇。
云海的右侧边缘的山峰上,不时有金属反光的细小亮点闪现,那里就是中缅边境的铁丝围栏。围栏树立于疫情期间,阻挡了病毒的入侵,如今继续发挥着将不安全因素隔离在国境之外的作用。到了晚上,白天毫不起眼的围栏在灯光的映照下,化身一条发光巨龙,醒目地趴在山脊上,守卫着边境的安宁。

同一片云海,一栏之隔,天上地下。围栏这边,考虑的是如何打造观景圣地,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,提升经济收入;围栏那边,是生死未卜的颠沛流离,朝不保夕的动荡局势。
唏嘘之余,谁能想到,80多年前,这片云海见证的四周还是同样的贫穷与动荡呢?
1942年,太平洋战争爆发,缅甸沦陷,边境小镇的南伞也变成抗日前线,边民们四处逃散。距离缅甸最近仅50米的刺树丫口成了防御重点,中国远征军在此设置了张大地、插旗山、狐狸山等三处战壕,阻止日寇侵犯。茫茫云海见证了中国人用血肉组成的长城。
80多年弹指一挥间,云海依旧。围栏那边,动荡依旧;围栏这边,已经换了人间。建国后,121号界桩就设在了寨子里。如今,界桩、云海、遗址和巡边栈道、成边馆共同组成了百里边关第一哨戌边旅游景点。只是疫情后遗的影响,如今的景区稍显冷清,没有多少游客。南伞也从边境穷困小镇成为了国家二级开放口岸,发展水平逐步靠近国内普通县城。

尽管当下缅甸动荡再起,南伞边民们的生活依旧有条不紊,为如何挣更多的钱而奔波,丝毫没有慌乱之情。
是啊,有什么好担心的呢?路上不时出现的各型军车就是最大的底气。一场边境演习让大家的安全感更加厚实。
对啊,我们早已过了那个窘迫时代。如今,哪怕是万分之一的不安全隐患,人民子弟兵们也会用绝对的实力,筑起那一道无形的高墙,只留岁月静好。
时间有限,该赶往下一个点了。带着不能久留的丝丝遗憾,沿着另一条路从山顶下来,仅仅十多分钟,就上了高速,离刺树丫口越来越远了,南伞那片云海的韵味却越来越悠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