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曹操《短歌行》中引用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’形容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,而原作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中的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’描述的又是怎样的心情呢?”
因为曹操《短歌行》中的引用,今天分享《诗经·郑风》中的这首《子衿》。
01
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,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?
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来?
挑兮达兮,在城阙兮。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

图片来源:互联网
好美的文字啊!
壮着胆子翻译成白话文:
青青是你的衣衿,悠悠是我挂念你的心,
就算我没去找你,难道你就不能传个音讯?
青青是你的衣带,悠悠是我对你的思念,
就算我没去找你,难道你就不能主动过来?
独自徘徊又张望啊,在高高的城门楼上,
就算只是一天见不到你啊,也如同好几个月那么漫长。
02
诗句解析
“青青子衿”一句:
青,在不同的朝代可以指蓝绿色甚至黑色,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(荀子《劝学》)里的“青”是指靛青色,《子衿》这首诗中同义。
子,古代对男子的尊称,此处指你、你的,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”中的“子”同义。
衿,读jin一声(音同“今”),有解释为“襟”的异体字,多理解为衣领,但《诗经》那会儿人们的衣服还没有领子,大概是指长袍靠近上面的滚边。“青衿”现在也被指代学子、读书人,跟这首诗不无关系。这个咱们后面会讲到。
“子宁不嗣音”一句:
嗣,此处通“贻”,意思是传递。他地鱼听到很多人直接读si四声(音同“四”),很不同意,这个现代读音的意思是继承、接续,放在此处解释不通。
“青青子佩”一句:
佩,衣服上的带子。
“挑兮达兮”一句:
挑、达两个动词在此处分别读tao一声(音同“涛”)、ta四声(音同“踏”),“挑达”是一个联绵词(两个字组成的词,只有一个语素,要么同声母要么同韵母,词义确定,不能拆开解释,再比如:彷徨、徘徊、窈窕等等都是联绵词),意思类似于游荡、徘徊、走来走去。
上个《康熙字典》中的解释。

截图《康熙字典》(来源:知乎)
“在城阙兮”一句:
城阙,指城门两边的望楼,比较高,适合登高望远。
“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”一句:
三,指多,不一定是确定的数字,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”也是一样。
03
关于诗经
《诗经》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,距今3000年至2500年之间,也就是公元前1000多年至公元前500多年的样子。春秋时期版本众多,秦始皇焚书之后就很难找到了,直到汉武帝时开始在全国大力寻找幸存的诗经,才算“复兴”。
《诗经》收录并流传至今的诗作有三百多首,确切的说是305首。孔子(Master Kong)如此评价《诗经》:“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”。
《诗经》原来叫《诗》、《诗三百》,汉代的儒家学者将它奉为经典,因此称为《诗经》,位列“四书五经”之中。
放眼全球,大概只有中华民族把诗作为经吧,真的是非常浪漫的民族,漫漫诗情早已深入骨髓,无可更改。

图片来源:互联网
《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与爱情、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,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其诗作原来都是乐歌,可吟可唱可舞,应该都是集体创作然后收集起来的。
《诗经》有三个部分:风、雅、颂。风是地方乐歌,雅是宫廷乐歌,颂是祭祀乐歌,其中风的数量最多,影响力也更大一些。
咱们今天分享的这首《子衿》就是“郑风”,是郑国的民间乐歌。
04
《子衿》是不是情诗?
关于这首《子衿》,挺有趣的,有三种不同解读。
第一种,男女爱情说。现代人多认为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;认为诗中表达的感情直接、坦率而热烈;以衣饰指代情人,因为见不到面而有些埋怨、小娇嗔。还有人评价这首诗是《诗经》中最美的情诗。

傅斯年在《诗经讲义稿》中说:“子衿,爱而不晤,责其所爱则何以不来也。”钱钟书先生则说,“‘子宁不来’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。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。”(《管锥编》)
应该说,这种解读很符合现代人的爱情观。网上看到一些很通俗、现代的翻译,用上了“亲”“亲亲”这类的称呼,让他地鱼想起某宝客服,有点搞笑的说。
第二种,刺学校废说。源自西汉毛苌的《毛诗序》:“《子衿》,刺学校废也,乱世则学校不修焉。”目前流传最广的《诗经》为毛苌(音同“常”)所传。
据《左传》记载,公元前542年,郑人曾废毁学校。故而以毛苌为首的不少人认为,诗作想表达的是对郑人废校背景下的废学之风的悲痛和感慨。
多少也因为这种解读,“青衿”成为了读书人的代称,因为先秦时代读书人都穿着“青”色的衣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