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不掌兵:慈者,仁爱之士,若为仁爱,则无威严,然兵无令不行,将无威则乱,故掌兵者必威大于慈,若能恩威并济乃是最佳人等。“慈不掌兵”是一句流传甚广的统兵古训,用孙子的话说,就是:“厚而不能使,爱而不能令,乱而不能治,譬若骄子,不可用也”。可见,掌兵不是不能有仁爱之心,而是不宜仁慈过度。如果当严不严、心慈手软、姑息迁就、失之于宽,乃至“不能使”、“不能令”、“不能治”,当然就不能掌兵。

战争都是凶残的,仁慈的人往往都是优柔寡断,很可能错失战机,所以,在我国历史上,基本所有带兵的都凶残无比。真正掌兵厉害的,比如曹操,那是“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教天下人负我”的气魄;那是李世民,发动玄武门之变,杀兄逼父;那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,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打败敌人,收刮他们的牛羊,上他们的老婆。

而兵家之争,只有一个目的:赢得胜利。用数量、力量、勇气、谋略等等一切手段去赢得胜利。要赢就必须争!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所以将可以勇,可以谋,还可以奸,甚至可以怯,这些都基本不会亡,最多不战而逃。唯慈必败亡!没有不择手段,哪来锦绣前程!往往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已!

义不掌财:也叫义不守财,义不理财。世上忠义之士多好友,然好友则必然重友而轻财,所谓仗义疏财,所以义者不能守财,也守不住因为他们不在乎财。在生活中,特别注重讲义气的人,往往也很顾及面子。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别人求助于他的时候,他们就会大包大揽地给予别人帮助,而这种帮助,很多时候都要依靠钱财来实现。再加上讲义气的人名声会越传越远,随之来求助于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算他们再有钱,也架不住来来往往的人一起来花钱。古往今来,为了义气二字,散尽万贯家财的也不在少数。如果要从商赚钱的人,必须牢记这句话,不该讲义气的时候就绝对不能为了面子而讲所谓的义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