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不粘又名桂花蛋,是豫菜传统名菜之一,这道菜是用鸡蛋、淀粉、白糖加水搅匀炒制成的。它不仅色彩金黄,味道甘美,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、不粘筷子、不粘牙齿,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“三不粘”的缘由。

关于“三不粘”这道菜的来历,据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清朝乾隆年间,安阳有一个县令,他的喜欢吃花生和鸡蛋,可是年纪大了,牙齿不好,县令就让厨师每天蒸鸡蛋羹给自己的父亲吃。

慢慢的县令的父亲就吃腻了,食欲也变差了。县令就让厨师变换一下饭菜的做法。冥思苦想之后,厨师把鸡蛋黄加水打碎,放入白糖,然后倒入锅里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,临时取名叫桂花蛋。

县令的父亲品尝之后,连连夸赞这道菜好吃。从此,这道菜就成了县令家的主要菜肴。县令父亲七十大寿时宾客盈门,县令大摆宴席,为父亲庆贺寿辰。当然,桂花蛋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。平时做这道菜的时候,厨师总是用小锅烹调。

庆贺寿辰这天,由于吃饭的客人多,厨师就改用大锅来炒。但因为是第一次用大锅做桂花蛋,厨师掌握不好原料的量,桂花蛋炒好之后,他发现蛋黄太稀,就连忙又往里面添加粉芡,一边炒一边往里添油。

最后炒出来的桂花蛋色泽黄润,晶莹欲滴,香气四溢,大家品尝了之后,都夸奖这道菜味道鲜美,甘甜爽口,于是,桂花蛋很快就在安阳声名鹊起,风行开来。

不久,乾隆皇帝巡察民情路过安阳时,提出来要品尝安阳的风味小吃。安阳县令就让厨师精心炒了一盘桂花蛋,乾隆吃了这道菜肴之后,十分高兴,他见这道菜不粘盘子、不粘筷子、不粘牙齿,就当即下了圣旨,将桂花蛋赐名“三不粘”。

这些年来,厨师们不断改进,又在这道菜周围摆上用京糕切刻而成的晶莹鲜红的小兔,为这道菜增添了神奇的色彩,使它显得更为富贵雅丽